旺苍县图书馆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规划
——旺苍记忆—“中国红军城”数据库
选题背景
一、有丰富的资源,具有地域性、特色性、文化性及价值性。
旺苍位于四川盆地北缘,米苍山南麓,东临南江,南接苍溪,西连广元市元坝区,北界陕西省宁强、南郑县。旺苍县是川陕革命根据地后期首府,是中国重要的红军文化基地。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,红军入川,旺苍是川陕苏区后期的政治、经济、军事和文化中心,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徐向前、李先念曾在这里运筹帷幄,挥师作战,当时仅有10万人口的旺苍,就有1.2万人参加红军,旺苍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。著名的木门会议旧址、红军城史迹陈列馆现已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阵地。川陕革命根据地时期,旺苍是红四方面军进入最早、撤离最晚、战斗生活时间最长的地区之一,当时仅 10 万人口的旺苍就有1.2 万人参加红军。1934 年冬,红四方面军和川陕省首脑机关迁至旺苍坝老城后,旺苍成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后期的首府,徐向前、李先念、许世友、洪学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在这里挥师作战,留下了宝贵的红色资源。最典型的有以下两处: 1933 年 6 月底,川陕革命根据地党政军主要领导人张国焘、徐向前、陈昌浩、王树声、李先念等100 余人从前线赶到木门寺召开会议,会议由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、政治委员陈昌浩主持,史称“木门军事会议”。会议的主要内容有五个方面,一是着重总结了反三路围攻的作战经验;二是作出了红四方面军扩编的决定,将原来的4 个师(不含独立师)扩编成四个军的决定;三是决定停止军队内部的“肃反”;四是作出了恢复彭杨军政干部党校的决定;五是号召各级干部加强学习,总结经验,迅速掀起练兵热潮,提高战术水平,迎接即将到来的敌人更大规模的“围剿”。木门军事会议后,红军由入川时的 4 个师1.4 万人发展到了5 个军8 万余人,建立了23 个苏维埃政权,根据地面积扩大到4.2 万平方公里,人口达到500 余万,成为仅次于中央苏区的全面第二大苏区。1992 年木门会议会址,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化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,成为缅怀革命先驱的理想场所。 1933 年6 月中旬,红四方面军解放旺苍坝,王树声率红军73 师进驻旺苍老城,随及成立了广元县委、县苏维埃政府。1934 年11 月,红四方面军主力随即西移至旺苍,约占红四方面军一半的兵力集结于旺苍地区进行整训。11 月至12 月,川陕革命根据地党政军首脑机关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、中共川陕省委、川陕省苏维埃政府,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所属的兵工厂、被服厂、造币厂、总医院和红军大学等 40 多个机关陆续迁驻当时仅一平方公里的旺苍城,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张国焘、徐向前、陈昌浩、王树声等也驻在城内,使当时的旺苍城成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政治、军事、经济的中心,既是运筹指挥的中枢,又是支持前线的后方。在这里,红军布置了“广昭”、 “陕南”、“西渡嘉陵江”等战役,加强部队建设;1935 年 1 月,组建了2800 余人的少共国际师;2 月初,组建了2000 余人的妇女独立师和300 余人的巴山游击队,妇女独立师是我军历史上最早最大规模的妇女武装;2 月中旬,组建了220 余人的红四方面军的总指挥部直属水兵连,这是中国最早的水兵建制。随着革命形式的发展需要,川陕革命根据地大本营于 1935 年4 月中旬从旺苍城实施战略转移,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。 红军城遗址群由文昌街、王庙街、龙潭街构成,街道总长1300 余米,宽约4.5 米,占地面积为1.5 平方公里,建筑面积约8 万平方米,是目前我国保存面积最大、遗址点最多、最集中的革命遗址群。街房均为一式木架穿斗青瓦屋面结构建筑,多为一楼一底,呈小四合院套房,大部分属清代、民国时期所建。1970 年以来,县人民政府多次对红军城遗址群进行了维修和整治,原40 余个党政军主要领导人驻地遗址基本保存完好,基本保持了川陕根据地时期的风貌。1999 年5 月,利用原红四方面军剧团驻地遗址开设了红军城史迹陈列,主要内容有“东河之畔的古老集镇”、“红旗激卷旺苍“川陕苏区后期首府-旺苍坝”等,共陈列图片、文物280 多件。 旺苍的红色资源除木门会议会址及红军城外,还有诸多红军战斗遗址和多达310 多条石刻标语红色等丰富。
二、政府重视,历年来政府加大投入,通过各种形式深化红色资源研究,打造独特的红色文化品牌。运用各种宣传媒体向人们提供研究成果,将旺苍红色旅游文化节固定化,每年确定一个主题,每年都有新的创意,提高旺苍红色文化的知名度,并组织专家编撰一批有影响力,有震撼力的以旺苍“红色文化遗产”为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。
建设内容
一、数据库名:旺苍记忆——中国红军城
二、数据库内容:红军城史文 红军城史图 红军城视听
建设实施:
一、资金保障:以文化大发展为背景,争取领导的重视,政府的投入,商家的参与。
二、提高采访人员素质 。落实好本馆地方文献建设原则,采访人员在采集地方文献的过程中.要严格按照本馆制定的文献建设原则进行 .杜绝随意性 ,明确哪些文献属于本馆收藏的重点 ,在重点中又怎样突出特色。在采访方式上要灵活多样、开拓创新 ,并通过深入访求、贴近民众 ,去获取宝贵的地方文献资源,以保证本馆的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原则顺利实施。
三、建立专家、读者调研小组 。由本馆出面聘请本地各界知名人士、专家学 者、热心读者组成的调研小组来给予检查 、 监督 ,定期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,及时改进工作。同时,通过他们 ,可了解和获取民间地方信息 ,协助采访人员疏通信息渠道.扩 大地方文献信息资源.采集和开发利用地方文献。
四、利用专业团队,购买服务,解决数据的建设难题。
二〇一三年一月十一日 |